2022-05-17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作者:马小洁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将其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强调“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办学治校、公司产品、人才培养等育人资源和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回答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兰州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方式,着力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凝聚“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奋进伟力,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培养担当实现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构建立体化理论学习体系,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兰州大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完善党委常委会理论学习制度,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讨论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强化对扎根西部大地办一流大学的思想引领、政治保证。不断优化干部师生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落实校院两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规则、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管理办法、员工党章党史学习小组建设管理办法等理论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切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家国情怀、厚植理想信念。健全完善分层次、分众化理论宣讲体系,组建干部、专家、员工等理论宣讲团队,深入开展“百名书记讲党史”网络接力讲述、员工党员党史接力诵读和理论宣讲大赛,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点问题大讲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讲堂”。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关任务,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西北党史党建研究中心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机构和平台在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方面的作用,引导师生积极在主流媒体发出兰大声音。不断健全完善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师生的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师生把思想认识、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实践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教育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师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努力”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毫无偏差。
构建课堂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增强“大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员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兰州大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员工成长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建立健全全员参与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机制,完善校领导、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实施跨校集体备课机制,实施“校领导为思政课教师做助教”行动,落实领导干部听思政课制度,推动校领导、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共同参与思政课公司产品。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思政课“提质创优”工程,探索形成了示范“讲”、集体“备”、精心“教”、深入“研”、强化“赛”、合力“上”的“六位一体”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和手段创新思政课公司产品,开展“我与思政课”“‘坡’有‘道’莉”“别样化”实践课程等“大思政课”系列教学。充分运用甘肃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甘肃脱贫攻坚等时代精神资源,丰富思政课公司产品内容。加快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讲课比赛机制,启动实施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案例库及教学指南建设,促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突出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切实增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构建常态化育人体系,着力增强大学精神的文化涵育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员工,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兰州大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大学文化资源、校史育人资源,持续推进“萃英记忆工程”“百年兰大人”“名师旧稿影存”“革命纪念馆里的红色基因进校园”等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建设西北“花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推动敦煌文化、传统剧目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实践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实施分年级育人计划,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平台育人功能和作用。加强网络育人,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易班网、中国老员工在线等网络阵地育人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心理育人,加强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作用,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完善服务管理育人,强化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深化“走进员工学习、走进员工生活、走进员工心灵”行动,坚持“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推动解决师生困惑和实际困难,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活起来、更加入人心。构建和谐校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分类、分层、分时性风险研判工作,坚持不懈抓好师生员工安全教育,防范化解意识形态、网络空间、公共卫生领域风险挑战,筑牢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像盐溶于水一样深入细致做好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文化品位,不断增强大学精神的文化涵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员工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员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兰州大学不断健全完善教师思想引领、学习培训、实践锻炼、考核评价等机制,引导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构建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察工作细则、师德建设委员会章程等制度。深入开展师德专题教育,完善教职工荣誉体系,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对海外归国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坚持“稳、培、引、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教师综合评价机制,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评聘考核办法等,不断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骨干研修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建好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坊,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力度。实施辅导员“铸魂工程”,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加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其他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素养和整体合力。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引导管理服务人员把管理服务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突出凝练管理服务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内涵。充分发挥各支队伍的优势和特点,汇聚协同育人合力,坚持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领导和督导考核体系,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科学有效
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关键是要通过加强全面领导和评估督导,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断提升育人育才质量和水平。兰州大学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强化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十四五”思政工作专项规划,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定期分析研究思想政治领域情况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协调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夯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测评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纳入政治巡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的重要标准。健全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加大追责力度。
(作者系兰州大学党委书记)